互联网与假新闻

首先来谈谈假新闻为何越来越猖獗。由于互联网的普及,使人们获取到信息的方式更加廉价,同时发布信息门槛也随之降低。互联网时代又是一个讲究“快”的时代,而真相往往需要经过时间的沉淀后才能浮现出来。就这样,互联网中充斥了无数未经求证过的消息以及新闻。起初,人们还认为这是正常的,消息虽然未经查证,但仍然没有沦落至造假的地步。可在互联网通过流量变现的环境下,更多的媒体仅仅希望获取更多的流量,而再也不考虑真相,这就导致新闻只剩下了“新”,甚至为了流量不惜编造虚假的“奇闻”。虽然说假新闻充斥,但人们总还有辨别的能力吧?不!在“快”的大环境影响下,人们逐渐来不及思考,以至于不愿思考。这就使得假新闻不会被质疑,再然后,人们有着分享的心理需求,同时因为互联网使传播信息更加便捷,这让假新闻愈加泛滥。接着,由于人们的从众心理“人人都在传,那就是真相吧”,“连媒体都这么说,那它肯定是真的啦”,这就使人们普遍认同了假新闻。而且大脑容易受确认偏差的影响。如果大脑先接受了虚假的信息,建立了错误的认知,之后就倾向于相信和该认知相符的假新闻,而不愿意接受和认知相反的客观事实了。因此有了“造谣容易辟谣难的局面出现”。

假新闻也非常善于隐藏自己。我们知道假新闻有真假参半,偷换概念的情况出现,这让假新闻变得更加难以辨别。

我们来看一个样例:

当人们第一眼看到这篇新闻会怎么想?愤怒,震惊,对警察的憎恨,对司机的同情。而我们冷静下来思考:人们为什么看到第一眼就会相信这个假新闻?仔细看,我认为这是人们的脑中的判断:新京报——大媒体=可信;交管局证实——官方背书=可信。可我们仔细分析一下,文章的基础是“网友爆料”,而交管局仅仅证实“肇事司机经抢救无效死亡。”而“心惊报“将一个未经证实的消息,与官方背书的一半真话结合起来,这人们就带来了这样一个感受:交警打死了司机,司机抢救无效死去,交管局也承认了这件事情。我一直认为一篇报道需要进行三方求证后才能发表,可这篇新闻仅仅将“网友”的一面之词作为主要内容,将交管局的声明掐头去尾,就这样构成了一篇新闻,简直不可理喻!

而这才是官方的通报,与之前的报道完全不符。

最后发表我的一个观点:如果新闻只剩下了新,那么新闻就失去了它的意义,只留下了混乱祸坏人们的信任。